股票選擇權概論

股票選擇權(Stock Option)為一種金融衍生性商品,係指買方可在約定之到期日前,依約定價格,選擇是否買進或賣出標的股票的一種權利,而非義務合約。其特性在於「買方擁有權利但無義務」,而「賣方則須負履約義務」。
選擇權可用於投機、避險或進階資產配置,具備槓桿效果與策略多樣性,為金融市場中重要的衍生工具之一。
一、基本構成
名稱 | 說明 |
---|---|
買權(Call) | 買方有權利以履約價格買進股票。👉 預期股價看漲。 |
賣權(Put) | 買方有權利以履約價格賣出股票。👉 預期股價看跌。 |
履約價(Strike Price) | 預約的買/賣價格。 |
到期日(Expiration Date) | 權利有效的最後日期。 |
權利金(Premium) | 買進選擇權時要支付的費用。 |
二、常見的交易策略
(一) 看法與作法
策略 | 看法 | 作法 |
---|---|---|
買進買權(Long Call) | 👉 預期股價會上漲 | 👉 先付出權利金,未來以低價買進 |
買進賣權(Long Put) | 👉 預期股價會下跌 | 👉 先付出權利金,未來以高價賣出 |
賣出買權(Short Call) | 👉 預期股價不上漲 | 👉 收權利金,但要風險控管 |
賣出賣權(Short Put) | 👉 預期股價不下跌 | 👉 收權利金,有機會買到便宜股票 |
(二) 最大獲利與最大損失整理表
策略名稱 | 最大獲利 | 最大損失 | 備註 |
---|---|---|---|
買進買權(Long Call) | 無上限 | 權利金 | 看多策略,風險有限 |
買進賣權(Long Put) | 履約價 - 權利金 (理論上最大為履約價) | 權利金 | 看空策略,風險有限 |
賣出買權(Short Call) | 權利金 | 無上限 | 看空或中性,風險較大 |
賣出賣權(Short Put) | 權利金 | 履約價 - 權利金 | 看多或中性,風險高但有限 |
三、選擇權依履約時點之類型
(一)股權選擇權商品可依其履約時點(權利行使的時間)之不同, 區分為下列兩種類型:
1.歐式選擇權(European Option)
- 僅能於契約到期日當日行使履約權利。
- 不可於契約有效期間內提前履約。
- 適用於以到期日行情為判斷基礎之策略設計。
2.美式選擇權(American Option)
- 可於契約生效日起至到期日前任一營業日行使履約權利。
- 具備較高的彈性,能因應突發市場變化。
- 適用於需對行情突變即時反應之交易需求。
(二) 圖表統整
類型 | 歐式選擇權 (European Option) | 美式選擇權 (American Option) |
---|---|---|
履約時點 | 僅限到期日當天履約 | 契約期間內任一營業日皆可履約 |
彈性程度 | 低(限制多) | 高(可彈性行使) |
策略用途 | 適用於以到期行情為依據之策略 | 適用於需即時反應市場變動之需求 |
常見標的 | 指數型選擇權(如台指選擇權) | 個股選擇權(如台積電選擇權) |
履約風險 | 無提前履約風險,適合時間性預測 | 有提前履約可能,需注意風險管理 |
(三) 實例說明
歐式選擇權範例:
你買進一張台灣加權股價指數「歐式買權」,履約價為18,000點,到期日為9月20日。
- 履約方式:只能在9月20日當天行使權利,若當日指數超過18,000點才可獲利。
- 提前行情無效:即使9月初指數一度漲到18,500點,也無法提前履約,只能等到期日判斷最終價值。
美式選擇權範例:
你買進一張「台積電美式買權」,履約價為600元,合約期限至9月20日。
- 履約方式:只要台積電在9月20日前任何一天價格漲破600元,即可主動提前履約。
- 適用情境:若9月10日台積電突然飆漲至650元,你可立刻行使買權,以600元買進、現價賣出獲利。
四、股票選擇權案例說明
假設某股票目前市價為每股新台幣600元,投資人購買一張履約價為620元、到期日為一個月後的買權,需支付每股權利金10元(總權利金為10,000元)。
情境一:到期時股價上漲至650元
投資人可選擇以620元履約買進股票,於市價650元賣出,獲利30元/股,總毛利為30,000元,扣除權利金後淨利為20,000元。
情境二:到期時股價低於620元
買方將不執行權利,最大損失即為已支付的權利金10,000元。
📌此案例說明選擇權買方在預測正確時可放大報酬,若預測錯誤,亦可控制損失於權利金範圍內。
五、為什麼要交易股票選擇權?
(一)優勢整理表
優勢 | 說明 |
---|---|
高槓桿 | 以相對較低資金(僅需支付「權利金」)便能取得高報酬潛力 |
可控風險 | 買方最大的風險就是權利金,不會無限虧損。 |
避險功能 | 可用來保護現有股票部位,如預期股價下跌可買進賣權。 |
策略彈性高 | 可以設計各種多空組合策略,不論行情漲、跌或橫盤都能應對。 |
(二)優勢與實務案例說明
1. 高槓桿:以小博大
- 說明:股票選擇權買方只需支付少量「權利金」,便能取得對整個標的資產的價格波動的參與權,放大資金效率。
-
案例:
假設你看好某檔股票將從每股 $100 漲到 $110。
‣ 直接買股票:1,000 股 × $100 = 投資 $100,000
‣ 改買買權(Call Option):權利金為每股 $2,1,000 股 = 投資 $2,000
若股價如預期漲至 $110,買權價值可能從 $2 漲到 $10,帳面獲利為 $8 × 1,000 = $8,000,報酬率高達 400%,但若直接買股票,只獲得約 10% 報酬。
2. 可控風險:損失有限、報酬無上限(對買方而言)
- 說明:股票選擇權買方最大的損失就是投入的權利金,不論市場如何走勢,不會出現無限虧損的情況。
-
案例:
你買進一張履約價為 $100 的買權,權利金為 $3。若股價最終未上漲,你最多損失 $3。 相較之下,若你融資買入股票、但市場下跌至 $90,則將面臨更大虧損,甚至可能被追繳保證金。
3. 避險功能:為持股加上「保險」
- 說明:當你持有現股部位並擔心短期下跌風險時,可透過買進賣權來對沖可能的損失。
-
案例:
你持有台積電現股,成本為每股 $600,但擔心大盤下跌。
‣ 買入一張履約價 $580 的賣權作避險,若股價跌至 $540,雖然現股虧損 $60,但賣權的價值將大幅上升,可部分或完全抵銷損失。 這就像幫股票買保險。
4. 策略彈性高:多空皆可操作,盤整也能獲利
- 說明:選擇權不僅可以單邊操作(看漲買買權、看跌買賣權),也能透過「組合策略」來因應各種行情,包括盤整、市場波動擴大等。
-
案例:
‣ 雙買權策略(Straddle):當你預期市場會大波動,但不確定方向時,可同時買入買權與賣權。只要價格波動夠大,不論漲跌皆可能獲利。
‣ 價差策略(Spread):預期股價小幅上漲時,可同時買進、賣出不同履約價的買權,降低權利金成本,控制風險。 這些策略讓你不需單靠判斷「漲或跌」,也能規劃合理的交易機會。
延伸補充:常見避險用途
情境 | 可用策略 |
---|---|
預期股票會下跌 | 買入「賣權」保值,若股價下跌仍可高價賣出 |
想保留股票又怕下跌 | 買進賣權,猶如保險,股價下跌時有底 |
看空市場但不持股票 | 賣出「買權」獲取權利金(風險較高,需控管) |
六、結語
股票選擇權為一高度彈性且功能強大的金融工具,適合具備一定投資經驗者進行應用。初學者應先充分理解其風險結構、價格變動機制與操作策略,逐步建立對市場的敏感度與判斷力,方能發揮選擇權之效益,並有效控制風險。